资讯分类
钱多也没用!这次“自身难保”的赵本山,救不了黑料缠身的宋小宝
来源:互联网人气:627更新:2025-07-15 15:54:10
咱这岁数的人,谁没在年三十晚上被赵本山的小品逗得前仰后合?
而他一手拉扯起来的“赵家班”,当年更是家喻户晓,那规矩也立得挺响——当徒弟的,甭管以后多发达,都不准嫌弃、更不能扔了当初一起吃过苦的发妻!
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,世事难料。
赵本山的这把规矩,到头来,不光自己的后院有点说不清的事,甚至连徒弟几个也没守住....
尤其是那个曾经红得发紫、后来因为“家务事”摔了跟头的宋小宝。
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,台上把人笑岔气的宋小宝,早年活得是真叫一个苦水里泡大的。
家里穷得叮当响,初二没念完就被迫去饭馆刷盘子了,冬天那个水,扎骨头地凉,油污还刺手,更别提时不时受点窝囊气。
为了多挣俩钱,工地搬砖扛水泥的活儿他也抢着干,累得跟散了架似的,一个月也就挣个三四百块,刚够填饱肚子。
十九岁那年,他命里遇到个小贵人,一个叫焦小龙的二人转演员看他实在,人也灵泛,就把他带进了唱二人转的行当。
虽说还是东奔西跑挣辛苦钱,但总算有了门手艺,而真正的贵人,还得是赵本山。
2007年,二十六岁的宋小宝在台上那股子接地气的劲、那股子自带的喜感,被台下看戏的赵本山一眼相中。
赵本山那可是“小品王”,他看上的人,基本就离成名不远了,这一下子,宋小宝算是鲤鱼跃进了“赵家班”的金门坎。
进了本山传媒,宋小宝那叫一个时来运转,先在《本山快乐营》里演各种蔫坏的小人物,圈了不少观众缘。
更大的造化是2011年春晚,赵本山亲自带着他演《相亲》,里头那句拖着长音、土得掉渣又贼逗乐的“海燕呐,你可长点心吧!”,瞬间就火遍了全中国。
那会走到哪都有人学这句,宋小宝算是彻底红了。
别看他长得不咋起眼,可人家真有本事,演个苦情电视剧《樱桃》里的穷老汉,能把人眼泪都看下来,还拿了华鼎奖最佳男演员!
这前前后后七八年,宋小宝完成了人生大逆袭,从洗碗工、扛大包的苦力,一下变成出场费就敢要几百万的腕。
这份成功背后,当然少不了他自个儿的本事,但更少不了在他最艰难时,有个女人一直陪着——就是他的发妻霍晓红。
霍晓红,也是唱二人转的,她和宋小宝相识在最没指望的日子里,用咱老百姓的话说,那叫一个“柴米夫妻”。
俩人搭伴唱戏,一起熬过身无分文的苦日子,互相搀扶着一步步往前走。
按理说,霍晓红就是宋小宝灰暗岁月里的那点光亮,宋小宝后来自己发达了,心里记着点这份情都来不及。
可现实,它就是比戏文还让人想不到。
宋小宝火透半边天之后,没几年工夫,就跟霍晓红把婚离了,这本来就让老粉丝们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觉着这人情味淡了。
更让人瞠目的是,他这边刚离了婚,那边就风风光光地娶了个新媳妇儿!
这位新人叫王雪,比他足足小了八岁,据说还是他的忠实粉丝,更神的是,结婚没多久,孩子就呱呱落地了,宋小宝那会成天乐得合不拢嘴。
好事儿传得快,坏事传得更快。
他这“火速换妻”的操作,在网上可没少挨骂,“陈世美”、“白眼狼”这些话都往他身上来了。
很多人私底下都猜,他非离这个婚,大概是因为前头那个霍晓红一直没能生孩子。
而宋小宝爹妈那头,老辈人嘛,都盼着能抱上大胖孙子。
一边是老人的念叨、世俗的压力,一边是自己成了角儿、名利双收身份变了,心态难免也“长草”。
在种种因素下,宋小宝最终把陪自己从苦日子里趟过来的霍晓红给“放”下了。
这种选择,在外人看来,就是明摆着把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”的老理踩在了脚底下。
不少人都替霍晓红不值:青春没了,苦也吃了,眼看着好日子要来了,结果自个儿倒成了被撇开的那一个。
想想当年她为了嫁这个穷小子,没准还跟家里闹过别扭,就觉得更是心酸。
宋小宝离了婚再娶,孩子也生了,事业看着依旧风光,似乎把“亏妻者百财不入”的老话给破了一回。
可这人呐,很多时候,老天爷给你的福分和考验,它是有定数的,2015年左右,出事了。
宋小宝正在录一个挺火的综艺《欢乐喜剧人》,录着录着不行了,自己出来对大家说得了挺厉害的病,必须得回家躺着。
后来有人传出来,说他得了肝硬化,而且情况不太好,这病可真是“磨人精”。
好在老天爷没把他彻底收走,折腾了个一两年,这肝硬化总算控制住了,没往肝癌那头发展,算是捡回了一条命。
他休养好了,人也缓过点劲来了,可这演艺圈的风向啊,比天变得还快!
等他再想出来,想重回当年的风光,哪那么容易?
参加这个综艺,客串那个访谈,忙活半天也没激起多大水花,他又去拍电影,可还没等上呢,网上就有不少人嚷嚷,“就他这人品,演的戏不看也罢”、“没兴趣”。
这从天上一下子摔到地上的落差,不少老观众看着也叹气。
有人说,这或许是命数,也有人说,这跟他当初“亏待发妻”的选择,未必没有点关联。
说起宋小宝这些事,免不了让人想起他的师父赵本山,还有那个响当当又有点扎心的“不许弃糟糠”的班规。
要知道,在“赵家班”那种特别讲究师徒尊卑的地方,师父干啥,徒弟就算不刻意学,也免不了受点影响。
可回头看看赵本山本人呢?
当年他那第一段婚姻,娶的是个农村姑娘葛淑珍,俩人也有了孩子,还有个儿子是天生聋哑。
后来这段婚姻也没能白头到老,俩人散了。
虽然传出来说赵本山是“净身出户”,把家当都给了前妻和孩子,但想啊,把一个残疾的孩子留给一个没啥大本事的女人独自拉扯,不是照样的难!
所以为啥后来不少人,一听到赵家班这条规矩,嘴上不说的,心里也会跟着“哦”一声:哦,原来是只管徒弟不管师父自己啊!
这难免让人联想到那句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的老话,虽然这话有点狠,可师徒俩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上踩下的脚印,还真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。
如今看赵本山自己,似乎也没完全躲过生活的捶打。
一手创立的“赵家班”,这些年因为一些徒弟惹出的各种风波,整体招牌算是蒙了尘,远不如当年那么响亮了。
更让他这当爹的心焦的,是他后来的女儿,网名叫球球,这姑娘自己就公开说过,抑郁症跟她耗了快十年,到现在还要靠一把一把的药片片才能稳住状态。
看着亲生闺女受这份煎熬,赵本山心里的那份焦灼和揪心,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出来几分。
回头看看这师徒俩,一个病过一场,名声事业都打了个大折扣;一个为了儿女操碎了心,“赵家班”的盛况也难再重现。
有人说,这就是命数循环,人做了啥事,后头总有点什么在等着,好话叫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”,白话叫“报应不爽”。
他们在人生路上某些关键的路口做的选择,不管是对是错,是无奈还是刻意,结出的果子,甜也好,涩也罢,终归是自己尝了。